對你來說,學習是快樂的嗎?
如果不是,那又是為什麼呢?
學習,包含了理解、記憶、活用的過程。
當不能充分理解資訊、記不住該記的知識,就無法活用所學來解決問題,導致學習時感到挫折,得不到成就感,當然就不快樂。
如果我們可以理解大腦的運作,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!
大腦如何理解、記憶?
當我們聽到笑話時,為什麼覺得好笑呢?
因為大腦中有「工作記憶區 (短期)」與「長期記憶區」,在聽笑話時,工作記憶區只吸收到笑話本身,而長期記憶區提供額外資訊 (生活中的背景經驗),讓我們明白笑話的發生背景與意義,才會覺得好笑。
由此可知,豐富的長期資料庫,對於理解新資訊大有幫助,即使只是一個笑話。
建立豐富的長期資料庫
資訊怎麼進入長期記憶區呢?
- 思考後的「意義」是資訊被記住的關鍵
作者用反例來說明,單純的重複閱讀,或對事件產生情感,並不能幫助我們記憶。
關鍵是,找出資訊對自己的意義!而「思考」,就是產生意義的重要過程。
- 善用記憶組塊儲存訊息
例如:HBO、FBI,我們知道它的意義,所以更容易記住。
比起沒有意義的字母組合,例如:PNO、ETF,記憶組塊能夠節省工作記憶區的空間,能讓工作記憶區不容易被填滿。
- 反覆練習
就像綁鞋帶、開車到公司,一開始得花全部注意力,但多次練習後,就變輕鬆了。
因為經驗的累積,讓這些「程序」進入長期記憶區,而變成本能!
學習,讓我們變得更聰明
弗林效應提出,在 30 年間美國人的智力有明顯上升的現象,
為什麼呢?基因不可能在短短幾年間大幅改變,所以弗林認為:教育品質的提升、網路讓取得資訊更方便,這些環境改變對智力造成的影響遠大於基因。
因此,基因不是影響聰明與否的關鍵,它只是先天優勢,關鍵是後天努力付出!
即使沒有「天分」,透過努力學習,也可以改變劣勢,到達適合自己的地方。
講者的教育觀點
最後,說書人 Vincent 分享他對教育的觀點 ~
我們是否能從解一道數學題當中,學到面對難題的應對方法?
我們是否能從歷史題中練習推演結果的技巧?
我們是否能在考試失利時,學會從失落中站起來的心境轉變?
教育就是 ~
當我們遇見難題時,去拆解問題,看見問題中的深層結構,並用理解能力去融會貫通的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