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00:00 1.
    專案執行,成功方程式 (開工作 X 每日站立會議)
  • 索引
  • 筆記
  • 討論
  • 全螢幕
專案執行,成功方程式 (開工作 X 每日站立會議)
長度: 07:53, 瀏覽: 892, 最近修訂: 2024-11-07
文章重點:
  1. 認知落差,絕對是專案執行超高的隱性成本
  2. 這些問題不解決,專案執行就很辛苦
  3. 執行關鍵 ~ 事情清楚、溝通順暢、追蹤
  4. 成功方程式 ~ 開工作 X 每日站立會議
  5. 團隊成員特質 ~ 逐項確認、理解、有問題就問、要很在乎
  6. 導入要多久?只要 1 ~ 2 週!


根據調查,工作中
高達 90% 的人,有認知落差、溝通的困擾

事情交代 A、卻聽成 B、雞同鴨講還不是最慘的,即使會議後重複重點,最後還歪樓做成 C ... 
這就是日本人為什麼很重視「五遍信息溝通法」的原因了。 

這將導致最基本的交辦工作 ~
「要做什麼、怎麼做、誰負責、期限」沒有共識,
在缺乏好的溝通管道 or 追蹤技巧之下,就很容易產生以下的困擾。

  1. 溝通問題
    除了「我以為 ...」的認知落差之外,遇到問題不好意思問,也是一個很大的困擾,除了可能方向錯誤做白工、沒有成就之外,也很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解與摩擦。

  2. 不好追蹤
    開完會,分派工作,即使寫會議紀錄、還用 exce 整理工作清單、寫筆記、貼便條紙 ... 等各種工具協助,上個星期的還可以追蹤、一個月、三個月前的就越來越困難。

  3. 遺漏
    要做的細節這麼多,只要是人就會遺漏。尤其現在資訊爆炸、短訊息充斥,不小心就養成快速滑過內容的習慣,導致擁有細心、逐項確認特質的人越來越稀有了。

  4. 能者多勞、分配不均
    主管當然是找信任、有能力的人執行任務,這是人之常情,因為找錯人就要提心吊膽,還要一天到晚準備善後 ...

  5. 其他人配合度低
    分派工作時都推三阻四的,執行時又要三催四請 ... 部屬推託工作,是許多主管常碰到的頭痛情況。

  6. 經驗不好傳承
    以前怎麼做?這句話大家一定不陌生,但現況常常是找不到當初做過的人,或是好不容易找到,但當事人也忘了 ...,只好重新造輪子,同樣的問題與錯誤再重走一次。

  7. 臨時插件
    事情已經夠多了,還三不五時插件,打亂工作節奏,做到一半的事情只好擱置,下次再做時又要時間重新熟悉

  8. 拖延 ...


下圖是我們輔導客戶時做的調查,
短短一小時的課程後,大家都非常興奮與躍躍欲試,因為再次調查的結果是:所有困擾都被解決了!

多次調查後,看到一些有趣的認知落差,例如:
  • 工作不好追蹤
    主管有困擾的比例明顯高出許多 (右圖的對象是主管)

  • 工作分配不均?
    主管的認知是 ~ 哪裡有!

  • ...
9a44348d9cb0e1b66f92f0d34073df36.png


問題看起來很多,其實只要抓住 3 個原則,這些都不難克服喔。
就像孔夫子說的「吾道一以貫之」,以不變的「原則」應萬變。

大原則 ~
事情清楚 X 溝通順暢 X 追蹤

其實道理很簡單,
因為專案執行,不外乎就是指定負責人、按照規劃的期限完成它就對了,大原則就是:

  1. 事情清楚
    就一定要「開工作、發討論、寫紀錄」,避免口說無憑之外,還要可以「寫清楚」~ 也就是「分項列點 + 使用關鍵字」。更完整的說明可以參考:
  2. 溝通順暢
    遇到問題就「發討論」,或是在「每日站立會議」中提出。

  3. 追蹤
    守住「工作不逾期、每日站立會議」這兩個技巧,就可以在彈指之間掌握專案狀況、輕鬆追蹤。

專案執行
就只是「開工作、發討論、寫記錄」,再加上「在乎期限」以及「每日站立會議」,
這些真的就可以解決專案執行的困擾嗎?我們來一一拆解。
  1. 開工作
    只要不是很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工作 (例如 30 分鐘),執行前一律開工作!
    「誰、什麼時候、要做什麼事,事情怎麼做」,事情清清楚楚的,只要系統有支援過濾負責人 or 依據期限排序的簡單功能,就可以有效解決「追蹤」的問題。
    清楚寫下工作內容,並減少「認知落差」。
    完整的工作清單,可以改善「能者多勞、分配不均、配合度低」的問題,以及更好安排「臨時插件」的規劃。

  2. 發討論
    有問題就問,減少「認知落差」。
    只是不建議用 LINE,因為資訊容易洗版、不好 follow 就容易遺漏用與溝通。
    如果同仁不習慣主動「問」呢?
    那就營造更好的提問環境 ~  在每日站立會議中主管引導。 

  3. 寫紀錄
    將工作過程中的產出、待辦事項等寫下來,協助工作執行更順利之外,也方便後續參考,改善「經驗不好傳承」的困擾。

  4. 工作不逾期
    每個工作一定要設定期限 (可以調整),而且務必要使命必在期限內完成,這樣就可以避免「帕金森陷阱」 ~ 即使時間再多,事情仍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,也順便解決「拖延」的問題。

  5. 每日站立會議
    每天只要花 5~10 分鐘,快速了解「昨天完成了什麼?今天預計要做什麼?有沒有遇到困難?」,成為專案資訊的重要交流平台。
    除了在面對面的會議引導中,常可以解決很多人不習慣主動問的困擾之外,
    因為要做的事情都有開工作,清楚的工作清單更可以有效解決「能者多勞、分配不均」的問題,會議中也很適合討論臨時插件」的優先順序
    關於站立會議的執行技巧,可以參考短片:「每日站立會議」。

其中最重要的是
  1. 開工作:專案導入的第一步,是解決認知落差的基礎。
  2. 每日站立會議:有效解決追蹤、溝通、工作分配不均等眾多問題。

這就是專案導入的成功方程式!

當然,最好還要有系統輔助,例如按照工作期限排序、彙整每個人的工作清單、狀態等,這些雖然也可以勉強用 excel,但維護起來就很辛苦。
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
好的工具可以事半功倍,節省大量成本並減少出錯的機會。

雖然一開始一定比較陌生,但一回生二回熟,只要在做的過程中遵循 PDCA 精神持續改善,就可以讓事情清楚、溝通順暢,減少來來回回,效率當然就提高囉。

團隊成員,要具備好的特質

1. 細心 + 責任感
2. 有問題就問
最後還有一個關鍵 ~ 對的人!

一皮天下無難事,
如果是不對的人,再好的方法效果依然很有限。

什麼是對的人呢?
除了基本的專業之外,需要具備以下特質:
  1. 細心,願意一項一項仔細確認
  2. 確認時,會思考是否合理? 
  3. 有問題就問
  4. 一切以紀錄為主
  5. 要很在乎

想想也是,因為
  1. 一個人如果不在乎,大概就沒救了,找他協助就是找自己的麻煩,因為善後很辛苦。
  2. 再者,花了好多時間,最後只是不想仔細檢查,結果常常就是功虧一簣,白努力一場就算了,還告訴別人自己很隨便,這會不會太慘了?
  3. 如果不習慣思考「為什麼?」,很容易在做的過程中就歪樓了 ...

萬一沒有這些特質呢?
那真的要好好思考,真的要請他協助嗎?

如果一定要,就只能找人來補足這些缺陷,
例如,有很強能力的主管但不夠細心,就找一位秘書幫他確認囉。

導入,要多久的時間?

這幾乎是導入前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了,基本上只要跨出成功的第一步「開工作」,掌握開工作與溝通、追蹤的技巧,接著再善用合適的工具進行管理,
通常 1~2 週就可以順利導入!

如何開工作? 可以參考:
  1. 開工作,專案導入的第一步!
  2. 開工作、寫紀錄,怎麼寫才清楚?
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

好的工具絕對可以事半功倍,xms+ 絕對是實踐上述方法的最佳平台,
更詳細的說明,可以參考以下的操作教學

以前,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,又多又亂 ...
現在,掌握成功方程式 (開工作 X 每日站立會議),就可以做到事情清楚、溝通順暢、好追蹤,讓時間花更少,事情做得好!
    評語
   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
    1. 3.
      快速入門
    2. 4.
      成功方程式
    3. 5.
      開工作
    4. 6.
      會議 (追蹤、溝通)
    5. 7.
      經驗傳承
    6. 8.
      推動很困難?
    7. 9.
      其他
    8. 10.
      操作教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