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重點:
- 專案經驗典型的困擾 ~ 問題重複發生、找不到以前的人怎麼做
- 經驗,不好傳承
- 測驗,是 10 倍速傳承的關鍵
- 如何執行?教育訓練 (課程), 是最佳實踐
- 訓練教材的來源 ~ 從專案記錄中取得
同樣的問題不斷重複發生,或是之前做過卻忘了當初怎麼處理的 ...
經驗不好傳承,
一直是專案執行常見的困擾,如果可以將這些寶貴的經驗紀錄下來,而且
- 做之前可以先學會 (教育訓練)
- 需要的時候查得到 (知識管理)
這幾乎是所有公司的期待,專案執行一定可以更順利!
經驗,不好傳承
同學在一家全球知名半導體製造公司擔任主管,他們部門有一個很棒的制度,就是問題發生時,會進行以下分析:
- 問題是什麼
- 關鍵原因
- 當下處理方式
- 未來如何避免
每次案例報告會議時,壓力都超大,例如,只要碰到 MO (Miss Operation) 的 case 就慘了,會議中被不留情面地羞辱、豬狗不如 ... 因此大家都戰戰兢兢、深怕出錯,只是副作用是大家就不想講真話了,有經驗的同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不想戳破。同學也因此在經驗顛峰時提前退休,因為不想再過這種日子了。
即使如此,事後也有留下 ppt 在共享資料夾,只是檔案很多,年輕的同仁除了沒有動機看之外,也不知道從何看起,因此同樣的問題還是一直重複發生 ... 倒是有意外的好處 ~ 主管們因此都很有經驗,因為聽過很多遍了 :-)
都做了案例分析,為什麼經驗還是這麼不好傳承呢?
原因很簡單,1946 年提出的學習金字塔實驗充分解釋了這樣的現象,只是聽,2 週後還記得的比例只有 5%。
解法也很簡單,就是設計測驗!
將每一個案例設計成一個題目,即使是 open book,只要限制只能考 3 次,100 分才算及格,就可以藉此引導同仁一項一項、仔細、謹慎地確認這些重要經驗。
想想也是,回想我們過去在學校的學習經驗,如果沒有考試,只是上課用聽的,我們有可能學的會嗎?考試絕對是重要手段,可以藉此引導學生者進行高效率的學習 ~ 專注、理解、整理、記憶和回想。
教育訓練 (課程) ~ 有系統、高效率傳承的最佳實踐
不教而殺謂之虐,考試前還是要教會基礎的能力啊。
這簡單,就辦教育訓練,透過一門一門的課程來教會不同的技能和知識,
現在線上學習很方便,課程內容可以這樣設計:
- 上傳教學影片教材:取代老師重複的「教」。
- 設計測驗:不考程度,換個方式,將重點設計成題目,引導學生抓得到重點比較重要。
- 考核:學科之外,如果需要操作或互動的術科,就可以訂出評核的標準,依此設計教材讓學習者有目標、考核更客觀。
用課程來傳承經驗,是目前公認最好執行且有效的方式!
有教材、測驗,還有學習紀錄,確保大家真的有看、有通過測驗和考核,絕對比只是放影片檔案給同仁觀看的效果更好。
此外,還可以做有系統的訓練規劃,
指定那些人、在什麼時候,要完成那些課程,例如,主管一年內要完成人際溝通類的課程至少 4 小時、專案管理類的課程 6 小時等,再加上系統自動提醒,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可是教材很難準備、設計測驗很花時間耶,
不然「缺乏講師和教材」也不會一直都是教育訓練的三大挑戰之一。
這也簡單,從全球知名的 70-20-10 的訓練模型中,我們可以看到重要的線索 ~
- 經驗學習 (70%)
在工作中面對各種挑戰、解決問題和應對新情況,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。
- 回饋與指導的學習 (20%)
透過和他人的交流、互動來學習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。
- 形式化學習 (10%)
通過正式的培訓課程、教室教學或線上學習來獲取知識和技能。
大部分的經驗來自「工作中」,碰到就問、做錯就學,從做中學。
這些正是專案執行時「開工作、寫紀錄、發討論」的過程,
因此,只要專案做的好,經驗記錄自然就水到渠成!
有記錄之外,只要再隨手「建立索引、整理案例」,教材和測驗的來源就輕鬆搞定。
更詳細的說明,可以參考:
- 為工作經驗,建立索引 (需要時,找得到)
- 案例分析,怎麼寫?
開工作、寫記錄、發討論 ~
不僅幫專案做的又快又好之外,更可以順手將碰到、做錯的經驗紀錄。
接著,只要透過教育訓練的「課程 + 測驗」,就可以用 10 倍速的方式,優化 70-20-10 學習模型中的「經驗學習 (70%)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