討論的議題總是不斷發散、無法收斂,
一個討論串來來回回 10 幾 20 篇很常見,最後還陷入各自表述的泥沼中 ...

明明都寫了,
為什麼對方還是沒看到 or 沒理解呢?

這現象最近幾年特別明顯,原因也很容易理解 ~
在資訊爆炸的今天,每天都用 3 秒鐘滑過一則社群訊息的習慣,漸漸的就養成沒耐心、也不會仔細看的習慣了。

還有啊,
很可能是我們自己寫的不夠清楚喔 :-(

首先,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
先回答重點 ~
別人問 A、就先回答 A。

先回答別人在乎的就對了,
不然對方就會沒興趣,不想繼續聽下去 or 看下去。

我怎麼知道別人問的是 A?
那就仔細聽、仔細看呀
如果不懂,就要問!
雖然很簡單,但大部分的人好像都做不好 ... 就只能「刻意練習」了。
更完整的說明,請參考:「 抓重點 ~ 知道客戶在問什麼

接著,依照 PREP 表達框架,
凸顯重點,幫助理解、並加深印象,也就是
  1. 先講重點 (Point)
  2. 透過解釋理由 (Reason) 幫助理解重點
  3. 接著舉例子 (Example) 更具體
  4. 最後再重點回顧 (Point),避免金魚腦的我們聽過就忘。

分項列點 + 關鍵字
如果有多個重點呢?
那就分項列點,並且抓出關鍵字 (如下圖)。
關鍵字很重要,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抓出重點、將有助於記憶、溝通和掌握全貌,藉此減少認知落差。

c889282d233e8167d3fb74a996c66214.png

如果別人對內容比較陌生呢?
那就先把「前提 / 背景」交代清楚,避免摸不著頭緒。

整理 FAQ
最後,如果可以把討論整理成 FAQ 會更好!下次類似的問題,就可以用更快、更精準的方式回應:
  1. 先寫重點摘要
  2. 再透過連結引導到之前整理的 FAQ
  3. 提供搜尋的技巧,下次問之前可以先找找看,找不到再問就好。
e4c63595feb50310fdb2900e064ab32a.png


延伸閱讀:


10 倍速經驗傳承
其實這些 QA
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珍貴經驗,可以對症下藥,提高效率!

整理起來,比較不會忘記,
也可以成為訓練新人重要的教材,讓經驗更容易傳承。

例如,把每一個 QA 變成測驗的題目,
只要透過一個測驗,Open book 只能考 3 次,要考 100 分才及格,藉此幫助之後的新人,一項一項仔細、謹慎地確認過去累積多年的重要經驗,達到 10 倍速傳承的效果。

關於更多表達的技巧,可以參考:不會寫,怎麼辦?
    評語
   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
    1. 2.
      第一章、專案成功方程式
    2. 3.
      第二章、快速入門
    3. 4.
      . 第三章、對症下藥 (FAQ)
    4. 5.
      第四章、開工作
    5. 6.
      第五章、會議追蹤、溝通
    6. 7.
      第六章、經驗傳承
    7. 8.
      第七章、推動很困難?
    8. 9.
      第八章、操作教學
    9. 10.
      其他補充